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直式[電腦版] 藏品資訊-橫式[行動版]
:::
延展藏品圖,第1張
延展

薛保瑕(1956)

藝術類 - 壓克力畫

壓克力彩、畫布

2015-2016

300×180cm×2

作為致力以抽象語彙連結當今混合性的現實當成是創作的命題之一的畫家,薛保瑕(b.1956-)是當代華語世界非常特出持續以抽象畫作為創作和理論實踐的藝術家,也是80年代以後作為後現代主義的新抽象畫(Neo-abstract)代表性人物。薛保瑕並為華人藝術家當中,少數在世界一流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的創作者。她於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先於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取得碩士,在馳名的紐約大學取得藝術創作博士,之後被延攬回台,於台南藝術大學創辦藝術理論博士班課程及擔任所長與教授,兼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薛保瑕對於色彩飽和度的掌握拿捏,有著高度的犀利,自不在話下。 如何給觀者帶來深層視覺的衝擊及物質性現場感,是薛保瑕近年的想望。以具速度感的爆發之姿,線條從四周往中心點投射,薛保瑕的作品《延展》(2015-6),以層疊紛然,各式的藍為底,打破線條向上如繁枝展望或向外發散的方式,改以黑色與色色錯落向內,時而細線如絮語纏喋,時而壓抑怒吼,斧鈍般重劈而下,逆向的線條內向式集中,越裡越細,縮成無限無盡,黑白對話,彷如思考不休。然而黃色線條斜貫畫幅,在所有色彩之上游動,帶來春天的愉悅氣息與想望。在非事先打草稿的創作習慣下,如何全觀性創作,如何站在近距離有限的視角創作時,讓視點和諧不混亂,又如何在理性思維和情感表現之間平衡的展現,不使過度的理性計算影響畫面自然感,都成了畫家最大的挑戰。

60年代迄今,抽象畫在華語世界不斷流變,從李仲生到薛保瑕,在非西方語境下的台灣創作抽象,又是如何持續從西方理論基礎為底的抽象歷史?身為女性、學者與創作者多重身份的薛保瑕,面對賦予抽象新意的挑戰與追求,以及她近期作品中對於「視點」所提出的「再發現」與對形式的改造,這樣藉由在畫布上所施予的速度感和身體感的連續爆發所產生的多重「凝視」,更加表現出生命的力度、時空的向度和歷史的深度,亦企圖從意念回歸現實。薛保瑕的抽象實驗,歷經種種形變,由抽象筆觸與色塊喚起觀者的感知,意義不只是經由藝術家創作過程所產生,而是經由觀者的感知與經驗自行將抽象形象重組,更賦予抽象形式另一層次新的意義。薛保瑕的畫作強烈表現一個正在發生成形,時刻改變的狀態,在此間抽象世界裡,無限延展。

(撰文/英國愛丁堡大學 藝術史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楊佳玲)

登錄號:04830